新闻动态

分会依托单位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原复杂环境高性能桥梁钢板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项目评审结果,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国家钢结构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牵头申报的“高原复杂环境高性能桥梁钢板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批立项。申报团队其它成员单位包括: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01 项目背景与内容
我国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极其复杂,高寒、大温差、强紫外线,气候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使得高原环境钢桥建造维护难度大幅提升,材料劣化、构件损伤、结构破坏形式复杂多样,多因素耦合致灾风险高,桥梁服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亟待研发满足高原复杂环境需求的高性能桥梁钢。
川藏高原拉林铁路藏木特大桥
随着我国“双碳”政策推进及桥梁钢绿色化发展,结合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以耐候桥梁钢、不锈钢复合板等为代表的高性能桥梁钢在高原地区应用前景广阔。该项目针对高原复杂服役环境对高性能长寿命桥梁钢板的需求,在为期三年的研究过程中,将围绕高原复杂环境用高强耐候桥梁钢、不锈钢-高强耐候复合桥梁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系列深入研究。该项目研究内容包括钢种研发、制备,节点设计选型,配套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研究,工程示范应用等。整个项目以焊接技术为纽带,前端连接钢种研发与制备,终端指导工程应用与项目示范,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土木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多学科交叉、覆盖面广。

02 团队介绍
该项目共分为五大课题,分会多位专家将深度参与本项目的研发工作,其中:
分会秘书长、中冶建筑研究总院首席专家马德志正高级工程师担任项目总负责人,长期致力于钢结构焊接技术研究、标准化及焊接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首位世界技能组织副首席专家,主持《钢结构焊接规范》等国家、行业及国际标准28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2 项,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1 项,国际焊接工程奖 1 项,省部级及其他各类奖项 12 项。
分会理事长、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建筑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钢结构)主任,钢结构大师陈振明正高级工程师担任课题五负责人,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 BIM 的空间钢结构预拼装理论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等课题10余项,参与澳门观光塔、深圳会展中心等数十个大型工程建设,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多项。
分会副理事长、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党支部书记、钢桥疲劳研究方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负责人张清华教授担任课题四负责人,长期以来对桥梁用耐候钢的研发、腐蚀机理和力学性能研究及耐候钢桥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50余篇,2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近年来主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50 余项,研究成果在港珠澳大桥等重大桥梁工程中成功应用。主持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技术进步特等奖各1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等。

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国家钢结构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焊接检测部主任傅彦青担任课题三负责人,主要从事桥梁、建筑等钢结构焊接技术服务及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国家体育场 Q460E 厚钢板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广州电视台新塔 Q420GJCW 超厚高强耐候钢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耐蚀高强钢筋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高性能结构钢焊接及应用关键技术、海洋建筑结构用不锈钢钢筋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钢结构构件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实践研究工作项目。主持、参编国家、行业、团体标准 30余部,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 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 1 项,一等奖2项;五矿集团发明一等奖 1 项,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用钢研究所所长助理、交通与建筑用钢项目部主任李昭东担任课题一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第二十四届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主要从事低合金钢的固态相变与纳米析出基础理论研究、高强韧化组织调控共性技术开发以及功能复合化建筑桥梁用钢、高速重载轮轴用钢、高强韧工程机械用钢、柴油机用高压共轨用钢等高性能钢品种研发和推广应用。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任务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6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50余篇,合著中英文学术专著各1部。

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秀华担任课题二负责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先进轧制技术与热处理创新团队”核心成员,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结构钢学会委员。主要从事轧制工艺、金属材料成形过程组织性能控制、钢材腐蚀性行为以及钢铁材料领域的品种研发工作。在高品质钢铁材料高性能品种轧制、控轧控冷工艺、腐蚀机理和耐腐蚀钢等方面开展了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实现了相关成果产业化。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5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参编国家标准制订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7部。

课题一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1~3负责人——李昭东,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子课题4负责人——吴红艳,东北大学。
课题二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1负责人——王军,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子课题2负责人——傅彦青,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子课题3负责人——李军平,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子课题4负责人——詹贺添,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课题三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1负责人——赵彦峰,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子课题2负责人——傅彦青,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子课题3负责人——徐向军,分会理事,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子课题4负责人——张迪,分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课题四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1负责人——卜一之,分会专家,西南交通大学;
子课题2负责人——常好诵,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子课题3负责人——张清华,西南交通大学;
子课题4负责人——李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课题五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1负责人——刘涛,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子课题2负责人——崔闯,分会副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
子课题3负责人——兰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子课题4负责人——侍刚,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申报团队综合实力雄厚、产业链覆盖全面,涵盖国内材料、桥梁、钢结构、设计、焊接、防腐等领域“产学研检用”龙头单位,在钢材研发、材料制备、桥梁设计及工程应用方面全国领先。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是我国从事检验检测认证、建筑和环保技术研究、推广及应用的大型科技企业,坚持科技引领主业,打造特色品牌,构建了“四梁八柱”业务体系。作为我国土木工程和环境保护专业领域里的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承担过数十项国家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项目。在高性能钢应用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应用于奥运工程等重大项目。主、参编《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等标准,获得钢结构领域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二五”以来承担“高性能建筑结构钢材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抗震耐蚀耐火钢应用技术体系及钢结构设计指南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形成了抗震耐蚀耐火钢材性服役性能评价体系。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是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作为国内大型综合性、专业性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拥有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建筑钢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钢结构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及冶金环境监测中心四大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已在北京等地拥有属地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业务布局遍布全国及“一带一路”部分国家。公司秉承中冶建研院优秀的科研底蕴及雄厚的技术实力,多年来共主编、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200余项,承担重点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以螺纹钢等建筑工程材料为突破口,主导构建了我国建筑用钢标准体系,创立了我国核电站结构检测评估的技术标准体系。获授权专利6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数100余件,获软件著作权30余件,并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近50项。公司集科技创新开发,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工程检测、监测于一体,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在建筑、交通、冶金、核电、环境等行业及国家重点工程的检测、建筑技术攻关、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国家钢结构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为我国钢结构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经政府授权的从事钢结构工程及产品、材料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自成立以来,集科技创新开发,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工程检测、监测于一体,承担国家质检部门下达的钢结构质量检验检测任务以及社会委托的钢结构相关检验任务,开展钢结构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发与钢结构相关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引用,编制钢结构相关质量检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不断在建筑、交通、冶金等行业及国家重点工程的检测、建筑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绩。
北京金威焊材有限公司是中国五矿旗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专业从事焊接材料的研发、制造与经营,是中国特种焊接材料专业制造厂。目前主要的产品有不锈钢焊材、耐热钢焊材、低温钢焊材、高强钢焊材、铸铁镍基焊材及堆焊焊材等六大系列产品共一百多个品种,是国内特种焊材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年生产能力两万吨。公司拥有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组成的研发队伍,持有19项国家授权专利,2项国家部级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不锈钢焊材产销量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依赖于科技研发的倾力投入,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先进行列,多项产品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具备多方位开发产品的科研能力,锤炼成为具有一流技术水准和鲜明产品特色的特种焊材研发制造企业。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是我国冶金新材料研发基地、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创新基地和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权威机构,拥有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有完善的先进钢铁材料冶炼、锻造、轧制与热处理中试生产线,拥有完备先进钢铁材料化学分析、组织表征、性能测试等专业实验室和热动力学计算模拟平台,承担了我国85%以上关键冶金新材料的研制任务,为”两弹一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神舟”飞船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研制生产了大量的关键材料;承担了冶金行业50%以上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任务,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二十年来在材料、工艺、测试三大领域不断创新与实践,成为行业国际一流研发中心。
东北大学拥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 11 个,拥有覆盖钢铁工艺全流程“矿-冶-铸-轧-材”科研平台及高水平组织表征平台。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科研方向,鼓励自由探索,推动协同创新,基础研究水平稳步提高,技术创新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校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坚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推动大学科学园建设,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
西南交通大学拥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亚洲最大的边界层风洞实验室和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平台及配套先进试验设备,围绕高速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1000+)、超级高铁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三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钢结构专业平台,中国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公司以承建“高、大、新”工程著称于世,创造了国内钢结构施工史上“最早”“最高”“最大”“最快”的业绩,承建了国内外众多标志性超高层、大跨度复杂钢结构建设,致力于先进智能建造技术咨询和多元钢结构产品研发,拥有全国首条重型 H 型钢智能生产线及七个现代化钢结构制造基地,年产能超 120 万吨,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资质,通过 EN1090-2、AISC 等国际认证。公司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全面发展目标, 实施多元化、全球化、资本化、数智化、平台化战略,推动建筑行业向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致力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产业集团。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拥有从矿石采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的完整生产工艺流程。推行“产、销、研”一体化,拥有新产品研发推广中心、研究院、技术质量部三个平台,分工协作、协同推进。公司实施“钢铁+新产业”双主业发展战略,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驱动,做强钢铁产业本体,提升钢铁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快推进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以“钢铁领域先进材料智造平台”和“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新产业”为有机整体的一流钢铁企业。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也是国际上重要的不锈钢生产厂家之一,是国内唯一的全流程不锈钢生产企业,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作为中国宝武旗下的不锈钢制造基地,拥有先进的不锈钢、特殊钢制造装备、深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类丰富的不锈钢、碳钢特殊钢产品(热轧卷板、冷轧卷板、中厚板、型材、管等),同时长期从事爆炸复合、真空焊接+轧制复合钢板、复合钢卷的制造与研发,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石化、城市交通、环保、医疗及食品机械等各个领域。公司生产的不锈钢产品曾获得”中国消费品市场深受欢迎百佳产品”、”国家质量金奖”等荣誉。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桥梁事业的领军者,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四位于一体的承包商兼投资商,具备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水文等环境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近70年来,公司一直引领着中国桥梁事业发展方向;拥有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荣获中国质量奖。公司建桥技术国际领先,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总里程3600余公里;是中国高铁建设的主力军,先后参与了京沪、京福、南广、沪昆、京张等众多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是中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享誉国际建筑市场。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中铁山桥、中铁宝桥等11家成员企业。公司科技实力雄厚,拥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专业研发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是我国钢桥梁制造安装的领军企业,目前已经制造钢桥梁5000余座,创造了70次跨越长江、40次跨越黄河、33次跨越海湾的骄人业绩,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公司先后参与兴建了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超长、超大桥梁,公司年均生产钢桥梁及钢结构产品达到150万吨以上,信息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世界领先,桥梁用钢结构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认证。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中铁”的发源地,是中国中铁战略部署整合工业制造板块的上市企业-中国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成员企业。公司拥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和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自1899年生产制造出第一座钢桥以来,已累计制造国内外重点桥梁超过3200座,完成了41跨长江、21跨黄河、17跨海湾的壮举,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钢桥的摇篮,道岔的故乡”。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所属的工业制造企业,是专业制造钢桥梁、钢结构、铁路道岔、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大型起重机械等产品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以钢梁钢结构制造,铁路道岔、城市轨道交通产品和起重机械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为主的国家大型骨干制造业企业,多年来承担着众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国家新产品的研发任务,多项钢桥梁工程和制造技术为“国内首创”或“世界之最”,累计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古斯塔夫斯•林德萨尔奖、乔治•理查德森奖、菲迪克杰出项目奖等7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在钢梁钢结构制造领域无论规模还是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65年5月,集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为一体,拥有机械(含船舶、兵器)、建筑专业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军工行业甲级、机械行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等多项资质及业务能力,是一个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装备先进的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军工行业甲级的综合性设计研究院。作为中船重工集团唯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服务单位,公司坚守服务船舶工业、服务国防军工的神圣使命,着力打造技术一流、管理领先的工程服务平台,以“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精神,秉承“独立、科学、公正”的行业原则,在船舶工业、国防建设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03 研究意义
高性能桥梁钢板在轻量化设计、长寿命、高可靠性、低维护成本等方面优势突出,是高原复杂环境钢桥建设的理想材料,从建造到运营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显著,因而高原复杂环境高性能桥梁钢板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实施与完成,特别是其制备及焊接、设计建造等工程应用的全套关键技术和应用体系,将形成首批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和运维标准体系,服务于高原复杂环境桥梁钢结构重大工程需求,为我国钢桥领域技术发展完善与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最后再次祝贺分会专家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衷心希望专家们在十四五期间为我国高原地区重大桥梁钢结构工程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